-
地方性知识与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者:张晓溪(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1
-
“遨游知识海洋,挖掘思想宝藏,启迪未来之路”
一位热爱旅行的玩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游历江浙十座城市的独特体验,以个人的视角,深入探索了南京、扬州、苏州、湖州、无锡、宜兴、上海、杭州、绍兴、嘉兴等城市,试图寻找心中“最江南”的城市。这一旅行经历不仅展示了江浙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也勾起了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向往。...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0
-
从知识儒学到生命儒学(从知识儒学到生命儒学的意义)
作者:王学丽(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知识儒学”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具有象征性地位,昭示着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比、摄取、转化、消融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奠定了中国儒家学者在学理层面与世界哲学对话的根基。但从文化发展视角看,知识儒学禁锢了科学性思维以外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过度依赖西方知识...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28
-
雷恩海教授:漫谈中文专业的学习与日常阅读|治学大家谈
博观约取好学深思——漫谈中文专业的学习与日常阅读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三日,梅贻琦教授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典礼上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说一出,影响颇广。其实,孟子早就说过:“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是说,一个传世久远的国家,不仅仅有高大的树木,而且有...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0
-
数据图解丨用数据 看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网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梁成恩)2021年6月12日是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一起来看——数据图解丨用数据看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28
-
费曼学习法,只需五步,使你清楚记住所学知识
当下,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终生要进行的事情了。你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以下疑惑:每天花很多时间阅读、听书、看各种文章,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朋友分享时,却无法用通俗的语言说清楚,想把它写出来时,也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述,陷入学习焦虑。...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0
-
拥抱数字化潮流,讲好文物故事(数字文物保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如今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开放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跃然于“大屏”“小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焕发出新...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0
-
怎样把书读活(怎样把书读活下来)
作者:陈 晋把书本读活,是很多人的追求。所谓读“活”,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认识,把认识转化为智慧,把智慧转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进而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概括地说,就是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从掌握知识到实践创造,体现了从主观到客观,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实现逻辑。贯不通这根逻辑链条,很可能...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25
-
数据挖掘领头人韩家炜教授:如何从无结构文本到有用的知识?
转载自:AI科技评论(ID:aitechtalk)作者:Camel本文9516字36图,建议阅读24分钟。数据挖掘巨擘韩家炜教授分享如何将海量数据从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知识的最新研究路线。无结构数据-...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35
-
知识付费这门生意该怎么做?(知识付费挣钱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于见专栏,编辑 | 于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精神层次需求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面对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人们渴望通过知识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然而网络时代知识获取的途径尽管多种多样,却让用户面对海量繁杂的信息常常茫然无措。...
02月01日[解决方案]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