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框架现在开始:不会还有人搞不懂SpringBoot吧
勾哥:接上一篇 开发新手和转行老哥必看:SpringBoot是Java福音!
再更一波 Spring Boot 手把手教学,计划是最近这几天先把 Spring Boot 常用功能讲完,包括 Spring Boot actuator。大家可以等下[看]
有啥想看的直接私我,我没及时回复就是在搬砖中,毕竟一个打工人。。。
~~~以下正文~~~
Spring Boot 编译打包
对 Spring Boot 项目进行打包,首先需要配置一个 spring-boot-maven-plugin 打包插件,在 configuration 节点中添加 mainClass 节点,指定程序的启动类。
配置完成后就可以通过 Maven 的命令进行编译打包了。
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用开发工具自带的 Maven 插件进行编译:选中项目,单击右键,可以看到 Run As 菜单,选中 Maven Build 选项,输入编译的命令 clean package,编译后,进入项目源码的 target 目录,可以看到打包好了的可执行的 jar 包,部署的时候直接用这个 jar 部署启动即可。
一般,在公司中都有专门的部署平台来负责拉代码,编译,打包,最后发布到对应的机器上。
Spring Boot 配置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无法避免如何区分多环境的问题,比如开发环境连接的是开发环境的数据库,测试环境连接的是测试环境的数据库,等等。
不同环境下的配置信息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有一个配置文件,意味着每次在发布前都需要手动修改配置文件为当前发布环境,这样非常不方便,而且也很容易出错。
而在 Spring Boot 中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们可以为每个环境定义一个配置文件,最后通过 spring.profiles.active 来激活对应的配置文件。
首先在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一个 application-dev.properties,配置 server.port=8082。
然后再创建一个 application-test.properties,配置 server.port=8083,现在相当于有 dev 和 test 两个环境的配置。
那么该使用哪个环境下的配置取决于 spring.profiles.active 的值。
在默认的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 spring.profiles.active=dev,启动项目,可以看到当前的端口是 8082;再次将 spring.profiles.active=dev 改成 test,启动项目,端口变成 8083。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的配置了。
其实可以通过配置中心的方式来集中管理配置信息,通过配置中心来区分多环境,在配置中心修改的配置会实时推送到应用内,可以不用重启,非常方便。
我记得刚工作时,在第一家公司接触的项目都是基于 SSH 搭建的,项目中的配置信息也是存储在 properties 属性文件中的,不同的是读取配置用的是手动封装的 PropertiesUtils 工具类。使用工具类可以指定你要读取的文件和对应的 Key。
我们在用官方提供的脚手架创建 Spring Boot 项目后,会默认在项目的 resources 目录下生成一个 application.properties 配置文件,项目中所有配置内容都可以放在这个文件中,这时我们是否还需要使用 PropertiesUtils 这种工具类来读取配置文件的内容呢?
答案是完全不需要!
在 Spring Boot 中读取配置内容有以下三种方式:
- Environment
- @Value
-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第一种方式:Environment
Environment 用于管理当前的应用环境信息,定义了获取 Profile 的方法,同时继承了 PropertyResolver,PropertyResolver 提供了属性访问的相关方法。
所以我们通过 Environment 的 getProperty() 方法读取指定配置 Key 的内容。
在 Controller 中注入 Environment 的实例,通过 getProperty 就可以获取对应的 Key 的属性值。
第二种方式:@Value注解
在注解中指定配置 Key,直接可以将属性值注入到该字段中。
在 Controller 中定义一个 port 字段,在 port 上使用 @Value 注入当前项目的端口值,冒号后面是在无值的情况下给的默认值,避免没配置值的报错问题。
第三种方式:@ConfigurationProperties
前面我们讲了通过 Environment 和 @Value 注解的方式来读取配置文件中的属性值。这两种方式都是对单独的属性进行读取,使用的时候也都是散落在各个类中。
然后很多场景下,我们需要有一组配置,都是服务于某个功能或者业务的,比如数据源的配置:spring.datasource.url、spring.datasource.username,这些配置我们希望能够集中管理和使用,这个时候可以使用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注解将属性值注入到实体类中。
这里定义了一个 User 的实体类,并定义了 name 字段和对应的 get、set 方法,在类上添加 @Configuration 和 @ConfigurationProperties(prefix="spring") 注解,并指定前缀为 spring。
然后在配置文件中填加 spring.name 的配置,spring.name 将会自动注入 User 实体中,由于 User 类添加了 @Configuration 注解,我们在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 @Autowired 进行注入,然后就可以访问 User 类的 getName 方法获取 name 的值了。
最后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 config 接口,可以看到三种方式分别读取的配置内容。
此时你是不是会感慨一句,Spring Boot 真方便!
其实我们使用框架就是为了提高开发效率。框架的职责就是将一些通用的功能封装好,方便使用。你会发现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个简单不是说框架提供的能力简单,而是对使用者来说使用越来越简单,复杂的都在框架内部实现了
~~~以上~~~